媒体业人工智能宪章:无国界记者咨询媒体与公民社会

为拟定规范媒体业使用人工智能(AI)的宪章,无国界记者(RSF)邀请媒体和公民社会组织 ——尤其是媒体专业组织——提供意见。其贡献可对无国界记者计画设立的委员会提供协助,为媒体专业人员确定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急遽增长的适当措施。
更新: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现定为2023年10月18日。
探讨此议题的国际委员会成立后,将交由世界各地的媒体专业人员和公民社会组织发表其看法。为将他们对媒体伦理如何应用于人工智能的想法整合至委员会所拟规范,无国界记者提供此表单链接以便其分享观点。提交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1日。
“无国界记者希望尽可能纳入世界各地的媒体和组织,共同探讨此一对新闻资讯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主题。我们敦促公民社会响应号召,分享他们对新闻伦理如何用于人工智能的展望。”
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
无国界记者秘书长
此表单展现出人工智能宪章委员会的四大工作主题,期使媒体可与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记者瑞萨(Maria Ressa)担任主席之委员会成员就相同议题发表意见。各主题分别对应于媒体必须因应的特定挑战。无国界记者邀请媒体专业人员表达看法,指出应采取哪些措施以有效因应:
- 资讯收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一套可依需求产生文本、图像、音频和其他媒体内容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大幅推动合成内容产制。但记者须可继续快速准确地识别真实内容。媒体和记者应采用哪些工具和工作方法应对这些新挑战?
- 资讯处理:媒体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程度渐增,此情况让人对可靠性、偏见和资料外泄等问题有所担忧。分析资料和产生内容的演算法可能改变新闻伦理的基础。再者,人工智能系统训练资料集中固有的偏见会在其生成内容中放大。此外,使用人工智能扩大触及受众人数可能助长偏重煽情的叙事传散,而牺牲平衡细致的报导。最后,人工智能系统不够透明亦导致问题。记者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应建立什么工作程序,才可确保所制作新闻内容符合优质新闻的标准?
- 信息传播:社群媒体中无所不在的推荐演算法将使用者带往特定方向,并对在线内容的可见度和传播产生强烈影响,而搜寻引擎则牺牲其他内容,并将流量大量导向特定内容。除大型平台所带来的危险以外,媒体本身也越来越常利用精密技术传播符合自身利益的内容。不久后,整合至媒体网站的搜寻引擎和媒体行动应用程式的推播机制将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强化。什么才是最能实现获取可靠新闻资讯权利的方式?
- 媒体相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公司的策略定位:在新闻的传播上,新闻业持续受到平台仲介所干扰,如今另须对付新出现的参与者——人工智能制造商,后者既可与媒体竞争,又能为其提供产制优质新闻和信息所需的工具。总体而言,媒体公司应如何对待人工智能供应商和大型科技公司?
为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无国界记者公开委员会的两份草拟文件。第一份文件〈人工智能对知情权提出的挑战〉(Challenges raised by AI regarding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提供了所面临挑战的周详清单。第二份文件〈人工智能与媒体伦理:现有参考资料和概述〉(AI and Media Ethics : Existing References and overview)则概略说明人工智能和新闻业现有的各种伦理倡议,以强调无国界记者所发起“媒体业人工智能宪章”计画试图提供的创新和开拓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