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記者破除阿桑奇案的常見誤解

在「決定日」(Day X)—— 將於2月20日至21日進行、維基解密發行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引渡程序的英國高等法院聽證會——前,無國界記者(RSF)檢視美國政府起訴阿桑奇案的12項常見誤解。
- 誤解:「賣國賊」阿桑奇應被帶回美國受審。
更正:阿桑奇並非美國公民,他從未在美國生活過,與美國也沒有任何重要的關係。美國政府對他立案時,這名澳洲公民正在倫敦生活和工作。他所受到的指控與維基解密出於公益公佈資料相關。引渡阿桑奇將開創危險先例,無論國籍為何,世界各地的其他發行人和記者都可能因此面臨風險。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還表示第一修正案的保障不適用於無公民身份的阿桑奇。
- 誤解:阿桑奇是洩漏機密資訊的吹哨者。
更正:阿桑奇所扮演的角色與吹哨者不同;他本人並未洩露機密資訊,而是公佈洩露給他的資訊。洩密的前陸軍分析師曼寧(Chelsea Manning)已在監獄服刑七年多,其後歐巴馬總統為她減刑,認為其35年刑期的判決「與其他洩密者相較之下過重」。如被引渡至美國,阿桑奇將成為第一位受《間諜法》審判的發行人,該法缺乏公共利益抗辯基礎,這表示任何被以此方式指控者無法充分為自己辯護。他可能面臨長達175年的刑期。
- 誤解:在不認為阿桑奇是記者的情況下,我無法為他辯護。
更正:許多人對阿桑奇的記者、發行人或新聞消息來源身份抱持不同觀點,但最重要的是阿桑奇為何成為攻擊目標,及其引渡和起訴將產生什麼影響。維基解密公佈的外洩機密文件為全球大量公益報導提供了所需資訊,無國界記者因阿桑奇對新聞事業的貢獻而為他辯護。起訴阿桑奇將對新聞業的未來產生令人憂慮的影響,也是對新聞自由前所未有的打擊。
- 誤解:即使阿桑奇的罪名成立,也不會產生廣泛影響。
更正:阿桑奇的定罪將影響全球新聞業的未來,以及我們所有人的知情權。他將成為第一名受美國《間諜法》審判的發行人,該法缺乏公共利益抗辯基礎且亟需改革。阿桑奇的定罪將為政府鋪平道路,使其可以類似方式起訴其他根據外洩機密資訊發表報導者,此舉將為新聞業開創危險先例,使許多媒體機構和記者面臨風險,並對公益報導產生明顯的寒蟬效應,公眾的知情權終將受到影響。
- 誤解:阿桑奇故意使他人面臨風險。
更正:阿桑奇從未故意置任何人於危險之中,並積極為任何可能因未經編輯資料集的公佈而受害者尋求保護,但當時的不尋常情況並不受他控制。最初公佈未編輯資料集者並非維基解密,當阿桑奇得知資料即將公佈時,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行動,以保護任何可能因此受害者。維基解密與《紐約時報》、《衛報》、《世界報》、《明鏡週刊》和《國家報》等專業媒體機構合作,以新聞報導的方式處理外洩資訊。但在其中一家合作媒體公開揭露密碼後,各方隨即取得並公佈了未經編輯的資料集。維基解密事後重新公佈該資料集。除阿桑奇以外,美國司法部從未追究任何發佈該資料集者。目前為止,美國政府仍未提出證據,證明公佈資料對任何人造成真正的傷害。
- 誤解:阿桑奇的案件已持續許久,不必急於一時。
更正:美國政府起訴阿桑奇一案已至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他隨時可能遭到引渡。維基解密在2010年公佈25萬多份外洩的機密文件,此案雖始於13年前,但引渡程序目前已在英國法院收尾。英國高等法院的聽證會將於2月20日至21日進行,這表示相關程序開始進入尾聲,因法官駁回的任何理由皆無法用於在英國繼續上訴。如果所有理由都被駁回,阿桑奇將可能於不久後遭到引渡。他能夠進一步求助的唯一途徑就是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申請。
- 誤解:阿桑奇目前仍在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
更正:阿桑奇已在高安全級別監獄中關押近五年。阿桑奇曾在厄瓜多大使館尋求庇護近七年,以避免被引渡至美國,但他於2019年4月被迫離開大使館,並因違反2012年保釋條件的罪名被捕,隨後於貝爾馬什監獄服完過長的50周刑期。此後他一直被關在貝爾馬什監獄,等待其引渡程序的結果。阿桑奇的最後一次保釋申請於2021年1月被駁回。
- 誤解:阿桑奇在厄瓜多大使館尋求庇護的數年時間內獲得保護。
更正:在棲身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的數年內,阿桑奇一直是美國政府及其代理人的目標。在首先發表於雅虎新聞(YahooNews)的一篇調查報告中,揭露了川普主政下的中情局官員提議綁架或暗殺阿桑奇等駭人討論內容。阿桑奇和他的訪客(包括其法律團隊和記者)都在簽約為使館提供安保服務的西班牙保安公司積極監視下。聯合國任意拘押問題工作小組發現,阿桑奇在厄瓜多大使館的這段期間已構成任意拘押,前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則發現,阿桑奇表現出長期遭受心理折磨的症狀。大使館最終在近七年後驅逐阿桑奇、允許英國警方逮捕他,厄瓜多政府官員更指控阿桑奇在庇護於使館期間做出許多謬行,其指控加劇媒體對他的大量抹黑。據傳使館官員在幾周前拿走阿桑奇的刮鬍刀,使他在被迫離開使館和被捕時衣衫不整,這些阿桑奇最後的公開照仍在媒體上頻繁流傳。
- 誤解:阿桑奇的人權未受侵犯。
更正:在美國政府對阿桑奇的起訴案、厄瓜多大使館的監視、英國法院和監獄系統的待遇中,阿桑奇的人權遭受大量侵害。美國政府無視其他公佈資料者,卻因阿桑奇在2010年重新公佈未經編輯的資料集而窮追不捨13年之久,單獨針對他一人進行法律迫害。在厄瓜多大使館時,阿桑奇與律師之間受法律特許保護的談話遭到監聽,探訪他的記者設備被動過手腳。在貝爾馬什監獄,阿桑奇的探視權在新冠疫情流行的漫長時間裡完全中止,且由於收押牢區發生新冠肺炎感染,有時他完全被困在自己的牢房裡。在阿桑奇的引渡程序中,監獄官員以明顯帶有懲罰性的方式進行過度脫衣搜身,並沒收其法律特許保護文件。儘管阿桑奇在每次聽證會時都要求親自出庭,但自2021年1月6日的保釋聽證會以來,其要求一直未能獲准,他只能在牢中透過視訊連線遠距參加。
- 誤解:歐巴馬總統或拜登總統曾提出阿桑奇的引渡案。
更正:儘管在歐巴馬總統任內,阿桑奇一直待在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但歐巴馬並未積極追捕他。一直到川普上台後,司法部(DOJ)才對阿桑奇提出追加起訴,並開始積極設法將他引渡至美國。英國法院的一審判決以心理健康為由阻止引渡阿桑奇(該判決之後遭上訴法院推翻)後,司法部於川普主政期間開始上訴,並在拜登總統就職後繼續推進。
- 誤解:美國政府起訴阿桑奇一案與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有關。
更正:此訴訟案僅與維基解密在2010年公佈的25萬多份外洩軍事和外交機密文件有關(這些文件又稱「電報門」、「阿富汗戰爭日記」和「伊拉克戰爭日誌」)。當局以18項罪名追加起訴阿桑奇,其中17項涉及《間諜法》,1項涉及《電腦欺詐和濫用法》,皆與公佈外洩的機密資料有關,但與維基解密之後在2016年或其他時間的任何活動無關。
- 誤解:阿桑奇在瑞典仍有進行中的訴訟案。
更正:瑞典並沒有起訴阿桑奇的未結案件。對阿桑奇提出的強姦指控一直廣受審視爭論,包括前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梅爾澤(Nils Melzer),而阿桑奇已否認相關指控。他從未受到任何正式的刑事指控,瑞典檢察署對阿桑奇的調查也因證據不足而於2019年11月撤銷。美國政府因維基解密公佈外洩的機密資料而起訴阿桑奇,此案與他在瑞典所受指控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