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入圍名單

世界各地共計20個記者、攝影師、媒體及記者協會獲得第31屆無國界記者(RSF)新聞自由獎提名,頒獎典禮將於11月28日在布魯塞爾舉行。除勇氣獎、影響力獎和獨立獎這三個傳統獎項之外,今年並另外新增一個獎項:「盧卡斯多萊加-SAIF」攝影獎。
德國電視記者格拉赫(Annette Gerlach)將主持頒獎儀式,與會者還包括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主任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和法國喜劇演員兼記者莫蘭(Daniel Morin)。
今年的21組入圍者來自18個不同國家,包括13名記者、5名新聞攝影師、2家媒體和1個記者協會。他們因對捍衛和促進新聞自由的重大貢獻而入選。
入圍者將角逐勇氣獎、影響力獎、獨立獎及今年新增的盧卡斯多萊加-SAIF攝影獎(Lucas Dolega-SAIF Photo Prize)。該獎項設立於2012年,用以紀念2011年遇害的年輕攝影師盧卡斯多萊加(Lucas Dolega),從設立之初便獲得視覺藝術和靜像作者協會(SAIF)的支持,如今此新聞攝影獎項已併入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
勇氣獎入圍名單:
Maryna Zolatava(白俄羅斯)

在當局關閉白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新聞網站TUT.BY前,佐洛托娃(Maryna Zolatava)曾是該網站編輯,她在2023年3月被判刑12年。儘管屢遭騷擾,這名象徵性人物始終堅決捍衛其媒體及媒體界的獨立性。她在獲刑前夕寫道,「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媒體就像是對著鏡子發怒」。她持續在獄中寫作並傳出希望的訊息,以抵抗監獄系統去人性化的影響。
Mohamed Ibrahim Radwan(Mohamed Oxygen)(埃及)

Mohamed Radwan以其部落格Egypt's Oxygen所用的筆名Mohamed Oxygen為人所知,他在服完五年刑期後於2019年初獲釋,但仍處於當局的監視之下,且不得重返工作崗位。然而當抗議活動於同年9月爆發時,他仍不顧一切地進行報導。他對知情權的追求被當局視為反抗行為,被捕後因「發佈虛假新聞」再度遭判刑五年。如今在埃及,Mohamed Radwan之名已成為新聞勇氣的代名詞。
Niloofar Hamedi與Elaheh Mohammadi(伊朗)

這兩名女記者已成為伊朗「女性、生命、自由」抗議運動的象徵人物,2022年9月以來,兩人因率先報導阿米尼(Mahsa Amini)在警方羈押期間死亡而遭監禁至今。《Shargh》日報特派員哈梅迪(Niloofar Hamedi)公佈了一張照片,畫面中為這名庫德族年輕女性的親屬在她被送入之德黑蘭醫院。《Ham Mihan》日報記者穆罕默迪(Elaheh Mohammadi)則報導了阿米尼的葬禮。兩人遭當局以「陰謀」、「宣傳」和「與敵對美國政府合作」等罪名起訴,於2023年10月22日分別被判處13年和12年徒刑。
Roberson Alphonse(海地)

《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記者兼Radio Magik9新聞總監阿爾方斯(Roberson Alphonse)因報導海地政治和武裝幫派而備受尊敬,他在2022年10月25日開車前往太子港市區上班途中遇襲,攻擊者明確以他為目標開火,使其身受重傷。這場攻擊在他車上留下十多個彈孔,而幾乎奪走其性命的兇手身份仍未查明。隨著海地危機惡化,2022年就有六名記者遇害,阿爾方斯不得不逃往美國,並在當地重新開始遠距為報社和電臺工作。
Benazir Shah(巴基斯坦)

Benazir Shah為Geo Fact Check的主編及《巴基斯坦新聞週刊》副主編和資深記者,並帶領運動抵制對太過獨立於民政軍事當局官方說法的女性記者進行網路霸凌。她本人亦報導極為敏感的政治宗教議題,如巴基斯坦伊斯蘭主義者憎惡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活動及女性自殺炸彈客現象。
影響力獎入圍名單:
Christo Grozev(俄國)

這位保加利亞調查記者是俄羅斯情報機構和克里姆林宮的眼中釘,並在開源情報網站Bellingcat上負責帶領對俄羅斯的調查。正是葛羅西夫(Christo Grozev)搶先政府情報機構一步,揭露2018年謝爾蓋(Sergei)與尤莉雅斯克里帕爾(Yulia Skripal)在英國中毒事件及2020年納瓦尼(Alexei Navalny)中毒事件的嫌犯身份,為司法和議會調查鋪平道路。由於受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威脅,他不得不在2023年2月離開自己居住的國家奧地利。俄國當局於2022年12月將他列入通緝名單,莫斯科法院更於2023年4月在其缺席的情況下發出逮捕令。
Kavita Devi(印度)

Kavita Devi為「新聞浪潮」(Khabar Lahariya)之共同創辦人暨編輯,此新聞網站完全由印度社會傳統上受貶抑之社群與種姓(包括達利特人、穆斯林和部落族群)的婦女製作。依此,她協助提供獨立於因性別、種姓、社會階級等因素而成為印度傳統掌權者的多元報導,並提升印度社會弱勢成員的代表性、使其享有更多自主權。
Juan Pablo Barrientos(哥倫比亞)

去年,這位記者的工作讓哥倫比亞人得知26名被控性犯罪的天主教神父身份。由於對此主題和貪腐現象進行調查,《讓孩子們來找我》(Dejad que los Niños Vengan a Mí)一書的作者Juan Pablo Barrientos七年來不斷遭受迫害審查。其報導使哥倫比亞人得以辨認罪犯與對抗有罪不罰現象。
AmaBhungane(南非)

調查媒體amaBhungane(祖魯語中的「蜣螂」)成立於2010年,至今已揭露多起涉及南非政客商人的重大貪腐案件。正是amaBhungane發現證據,證明南非足協以一千萬美元行賄,確保南非獲選為2010年FIFA世界盃的主辦國。該媒體最近更揭露辛巴威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的政府與在該國擁有採礦業務之南非企業集團莫蒂集團(Moti Group)間的關係涉嫌利益衝突。
Thanasis Koukakis(希臘)

記者Thanasis Koukakis為有線電視新聞網希臘頻道和《金融時報》工作,他是最早遭到「掠奪者」(Predator)間諜軟體攻擊的其中一人。雖然任意監視此事的正義仍未獲得伸張,記者本人更成為濫訴(SLAPP)的對象,但他仍對自己受到的監視進行調查。Thanasis Koukakis體現了新聞記者追求真相的嚴謹態度,讓國際社會看到歐盟近年最大新聞自由醜聞背後不透明的監控產業網絡。
獨立獎入圍名單:
Ihsane El Kadi(阿爾及利亞)

Ihsane El Kadi擔任記者已有35年時間,他曾創辦經營Radio M和Maghreb Émergent新聞網站、始終捍衛阿爾及利亞新聞業的獨立多元,因此遭受當局的司法迫害,2022年6月所判處的6個月刑期即為一例。一篇文章和推特推文讓他在2022年12月再次被捕。6個月後,他在上訴後仍因非法接收國外資金的捏造罪名被判刑5年。此一不公正判決標示著報復性的卡夫卡式司法程序,更是阿爾及利亞記者曾遭受最重判決之一。最高法院於10月12日駁回其上訴。
Jose Rubén Zamora(瓜地馬拉)

elPeriódico日報揭露了瓜地馬拉二十年來的腐敗政治,其創辦人兼編輯Jose Rubén Zamora所遭受的威脅和司法騷擾與日漸增。2022年7月,他因捏造的洗錢指控被捕、遭審前拘留近一年時間,其報社於2023年5月被迫關閉。他在2023年6月被判六年徒刑,此判決在上訴後於10月13日推翻,但他在下次庭審前仍持續遭到關押。
L'Alternative(多哥)

該報為多哥少數的獨立媒體之一,其調查揭發了國內貪腐和治理不善的問題。L'Alternative並參與「巴拿馬文件」等重大的國際合作調查行動,因此遭多哥廣播通信管理局(High Authority for Broadcasting and Communication)專橫停刊。為逃避重刑,該報發行人Ferdinand Ayité和編輯Isidore Kouwonou於2023年3月被迫離開多哥。
香港記者協會

香港記者協會(HKJA)為非營利組織,自1968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捍衛香港的新聞自由。《國家安全法》於2020年頒佈後,公民社會在政府的鎮壓下已遭到破壞,香港記者協會為此後仍公開維護香港記者權益的僅存組織之一。過去十年來,儘管當局的騷擾不斷加劇,但該組織仍獨立開展工作以支援記者。
Evi Mariani(印尼)

《雅加達郵報》的前執行總編Evi Mariani開始更積極地參與新聞協作計畫,更於2021年5月協助發起Project Multatuli,此類新型媒體推展公益新聞、關注主流媒體忽視的印尼社會群體。因此,它體現了真正獨立新聞的希望,這對鞏固印尼民主至關重要。
「盧卡斯多萊加-SAIF」攝影獎入圍名單:
Edward Kaprov,作品「最新戰爭的面貌」,烏克蘭

Karine Pierre,作品「帶我回家!」,巴基斯坦

Adrienne Surprenant,作品「沙海中的鑽石」(Un diamant dans une mer de sable),查德

Robin Tutenges,作品「欽邦」,緬甸

Adrien Vautier,作品「巴赫姆特之戰」(La bataille de Bakhmout),烏克蘭

今年的獎項評審團由全球各地的頂尖記者與言論自由捍衛人士組成,評審委員名單如下:印度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Rana Ayyub;《世界報》(Le Monde)頂尖法國記者Raphaëlle Bacqué;敘利亞律師、敘利亞媒體與言論自由中心(Syrian Centre for Media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主席Mazen Darwish;敘利亞記者、溝通顧問Zaina Erhaim;坦尚尼亞調查記者Erick Kabendera;巴基斯坦新聞編輯、專欄作家與作家Hamid Mir;德國慕尼黑《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調查記者Frederik Obermaier;以及俄國記者、創辦俄國唯一獨立電視新聞頻道Dozhd的總編輯Mikhail Zygar。由於新設立的「盧卡斯多萊加-SAIF」攝影獎項,兩位著名戰地記者Véronique de Viguerie和Patrick Chauvel將加入今年的評審團。評審團主席為無國界記者主席、法國記者與專欄作家韓石(Pierre Haski)。